我院开展课程思政教师交流活动

栏目:学院新闻  发布时间:2024-10-31


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和育人水平1023日下午我院在交通大楼二楼会议室组织召开课程思政教师交流活动。学院轨道交通课程教学团队和基础力学类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参加了交流活动,学院党委书记顾德学到场指导。交流活动由教学副院长肖为周主持。

俄文娟老师以《列车运行计算与分析》课程为例,分享了该课的思政建设经验。在列车运行计算讲解中,她援引中国工程院院士、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家田红旗的科研精神,把田院士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解决了我国列车提速和列车设计、制造的应用技术问题。从而引导同学们感悟到新时代中国的伟大成就,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争取未来在各行各业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王学忠老师以《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课程为例,分享了该课的思政建设经验。该课程运用大量的思政元素,教学过程中尝试将工匠精神、自律精神、民族自豪感、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思政元素引入课程中,还通过分析轨道交通运行安全原理上的可靠性,尝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牢固树立的良好的职业道德。

姚林泉老师结合基础力学类课程教学特点,分享了他将批判质疑、价值观培养、科学计算、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人生哲学、家国情怀等思政内容融入日常教学环节中的心得。

肖为周老师详细介绍了课程思政元素的具体内涵,并结合自己日常参加党建活动和学习强国的所观所思,以《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思政建设为例,分享了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国情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突破等思政元素融入知识点的经验。

在自由讨论环节,参加活动的老师均分享了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政育人的做法,并提出了下一步改进的建议。

最后,学院党委书记顾德学对本次课程思政交流活动进行了点评。他指出,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应在“润”字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教师启智润心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享受课堂的主体地位,使思政元素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两个重要途径。思政课程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阵地和渠道,而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是思政课程的拓展与延伸,体现了“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我院将继续积极按照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不断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