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底至8月初,第十八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4C国赛)软件应用与开发赛道全国总决赛在济南赛区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市、458所高校的五万余件作品经过层层选拔,仅三千余件获得国赛入场券。在这场顶尖技术角逐中,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本科生团队自主研发的《心律失常分析与室性早搏起源定位系统》以国赛前25%的卓越表现荣获国家级二等奖,标志着团队在人工智能软件开发领域的技术实力已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人工智能驱动软件创新突破
面对全国顶尖高校的激烈竞争,团队以创新性人工智能架构实现破局。通过融合ResNet、CNN、YOLOv5及Transformer等模型构建动态决策引擎,系统在心电信号毫秒级分类中实现高准确率采集。基于Qt框架开发的轻量化软件平台,集成了实时数据流处理、智能诊断决策与三维可视化报告生成等核心功能。独创的软硬件协同技术突破性解决成本与精度矛盾——在200元级便携设备上实现医疗级分析能力,为资源受限场景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决赛现场彰显技术硬实力
在严苛的评选中,团队以全流程软件演示征服评委。从信号采集质量实时反馈、多模型协同诊断过程动态呈现,到室性早搏病灶在三维心脏模型中的精准标定,完整展现了智能软件的闭环能力。当评委质疑算法识别能力时,团队系统阐释了通过对比学习提升鲁棒性的技术路径。现场实时调取的跨场景验证案例,在软件界面直观呈现系统强适应性,其严谨的技术逻辑赢得专家组高度评价。
竞赛生态催化技术迭代升级
从江苏省特等奖到国赛现场前25%的进阶之路,印证了竞赛对技术进化的催化作用。团队在陶砚蕴老师指导下,将省赛评审建议转化为三大升级:3D心脏实时定位,数据库逻辑优化,对比学习提升预测精度。赛事平台的深度反馈成为系统持续优化的核心驱动力,采集设备的现场演示更获得评委对跨领域应用潜力的认可。
智能软件开启应用新纪元
"五万作品中跻身前三千,三千强队中位列前25%——这枚奖章刻写着我们探索智能软件边界的足迹。"这支用代码重构软件价值的青年团队,正以全国二等奖为起点,向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的更高峰攀登。他们用实战证明,当算法深度融入软件架构,技术便能跨越场景边界创造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