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新赛道,激活新动能”装备制造产业高层次人才交流对接活动暨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2026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顺利举办

栏目:学院新闻  发布时间:2025-11-07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校地合作与产教融合,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116日下午,竞逐新赛道,激活新动能装备制造产业高层次人才交流对接活动暨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2026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在苏州大学阳澄湖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常州市钟楼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通过交流对接与双选会相结合的形式,汇聚政府、高校、企业多方力量,共同搭建高层次人才对接与产学研合作平台,为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也为2026届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

下午130分,活动在苏州大学阳澄湖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拉开帷幕。现场嘉宾云集,气氛热烈。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云杰,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严德群,常州市钟楼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周良林,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党委书记顾德学、院长陶智等领导出席活动,常州创意产业园、博济孵化器以及30余家常州装备制造重点企业负责人,青年教师及2026届毕业生代表共同参与。

启动仪式在常州市宣传片《教我如何不想她》及产业宣传片的优美画面中开启,生动展示了常州的城市魅力与产业活力。

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云杰对与会嘉宾及各单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表示,苏州大学始终坚持人才强校”“名城名校融合发展国际化三大战略,全力构建支持师生、校友创新创业的最优生态圈。期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校企之间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轨道交通学院院长陶智系统介绍了学院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突出贡献及人才培养成果,黄伟国、杨勇、王翔三位教授分别发布了工业测控与设备诊断、先进能源与电气化交通、智能网联交通感知与协同控制三大研究方向的最新成果,展现了学院在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

在校企合作实践分享环节,新誉集团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分享了与轨道交通学院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经验与成效,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实践范例。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严德群与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党委书记顾德学共同为引才工作站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引育方面的合作迈入新阶段。

博济孵化器副总经理杨文杰、常州创意产业园区副主任徐竞宇分别就创新创业生态构建与园区发展环境作了专题推介,充分展现了常州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在高层次人才对接交流座谈会上,来自常州的10余家装备制造领域重点企业与青年教师围绕技术瓶颈攻关、科研项目落地、人才联合培养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初步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同步进行的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2026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吸引了大量应届毕业生驻足咨询,包括中车戚研所、常州地铁集团、新誉集团等常州企业在内的42家装备制造领域头部企业和优质单位提供研发、设计、工艺、管理等近千个优质岗位,涵盖轨道交通、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精密制造等多个方向,精准对接我院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车辆工程等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求职需求。

参会领导一行对招聘活动进行了现场指导,并与多家重点用人单位代表进行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企业发展、岗位需求及新员工成长情况。他们还与现场求职的毕业生亲切交谈,询问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进展,勉励同学们要牢牢把握求职关键期,积极主动应聘,早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随后召开的苏州大学常州籍学生座谈交流会上,严德群局长向家乡学子发出了诚挚邀约。他用舞台、火种、港湾三个关键词,系统性地描绘了常州作为青年之城的产业实力、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和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他热切期盼更多苏大学子选择常州,与这座城市同呼吸、共成长。苏州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靳葛对常州市人社部门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并围绕苏州大学常州生源情况、毕业生就业特点、--联动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就业工作整体情况。

为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凝聚就业育人合力,学校聘任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严德群为苏州大学就业创业导师,王云杰副校长为严德群局长颁发聘书。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与会人员围绕人才培养、实习实践、职业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云杰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并对未来苏州大学与常州市在人才输送、产学研融合等方面的合作前景寄予厚望。

活动尾声,与会领导一行深入智工舍实地走访。他们细致考察了智工舍的建设现状,并与同学们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学习与生活情况。在全面了解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与运行成果后,领导们予以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我院的育人成效。

此次高层次人才交流对接活动暨双选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2026届毕业生搭建了精准高效的求职平台,更是学院深化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下一步,轨道交通学院将继续联动各方资源,持续开展系列招聘及指导活动,为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拟稿:胡纯巍

校稿:尉迟志鹏

审核:顾德学、陶智、胡洋